top of page
logo.png
搜尋

周彦铭:进入戏剧乌托邦,“逃离地球”

  • 作家相片: Shang NancyFriends
    Shang NancyFriends
  • 2021年6月14日
  • 讀畢需時 6 分鐘

已更新:2022年5月31日

记者笔记:


2021年6月14日 第三次探班

探班这天虽然是端午节的假期,可是在堂私书院的排练现场,却没有一人缺席,大家全情投入《小王子》之中。没有监督和催促,全凭“热爱”去指引着行动,孩子们的状态让我们这些大人们感动和欣喜。目前,第一幕的排练已完成,第二幕正在进行当中。这一天,我再次采访了本次戏剧节的导演和编剧周彦铭同学,小王子的扮演者以及门票设计者王之歌同学。时隔一个多月之后,他们的工作进展如何,又会遇到了哪些新挑战和新收获?



当我们进入了戏剧的乌托邦,当我们“逃离地球”,用一颗轻松的心,充满着热情和爱的心去参加这个戏剧节。看《小王子》的演出,就是要带着爱,到达那个你真正想要到达的地方。


周彦铭:进入戏剧乌托邦,“逃离地球”

北京市鼎石学校十年级学生,在多元戏剧节中担任导演和编剧




Q:目前多元戏剧节的进展情况?

A:戏剧节主要有三个部分,第一部分是戏剧节的统筹安排,我们已经明确了分工,制定好流程,并安排好了时间,目前都在正轨上运行。第二部分是《小王子》这个剧的排练,已完成了第一幕,也就是小王子到达地球以前那一部分的排练,现在正在排练第二幕。最后是英文独角戏的部分,同学们基本上已经把台词背诵、道具、服装等都确认好,整体的进展还是比较顺利的。



Q:整个创作团队成员的关系相处以及投入状态如何?

A:我们主创的这四位同学的配合非常默契,而且越来越有那种“化学反应”,每个人虽然负责不同的工作,但并没有被分工所局限住。当一个人或者一个部分需要帮助的时候,其他人都会去帮忙。其他成员的状态也比我想象的要好很多,他们不仅要当演员,有的还需要设计门票、邀约社团、设计音乐等等,在身兼这么多的岗位之下,依然保持着对戏剧的高度热情,非常让我感动。



Q:从上次采访之后到现在,有没有遇到新的困难和挑战?

A:困难是非常多的,贯穿了整个过程。第一次采访时,我谈的多是理想层面上有哪些东西是我想实现的。在经历了一个月多月之后,当真的把这些想法落地的时候,就会去思考:哪些是可以实现的,哪些是不可以实现的,这都会对我之前乌托邦理想化有冲击。在这中间,我就需要有取舍,做更现实的考虑,比如之前让小王子“五合一”的想法:在营地安排一个特别大的帐篷,让五个小王子一个个走过去,最后再由五个小王子合到一个小王子,这样一个过程。但是我们发现,如果运用巨大的帐篷,费用会很高,而这么高的成本只服务于一个画面不值得。在这样的考虑下,我们就放弃了这个想法。这是我做取舍的一个例子,实际还会遇到很多类似的取舍,都是我认为比较困难的地方。


Q:你是否在完成剧本后对该剧的编排就有了想象,目前看符合你的想象吗?

A:在我完成剧本创作之后,内心是有一个期待的。我在那个营地呆过很多次,大概有一个布景的考虑,那是一个比较理想化的状态。现在的进程与我当初的想象非常接近,有些还超过了我想象。


Q:作为编剧和导演,你这次最希望获得的经验是什么?

A:首先是作为编剧和导演的经验。这个经验让我从一无所知,只是想做这样一个事情开始,直到在戏剧节开幕那天完成,这中间我经历的一切事情,都是我想获得的宝贵经历。这个经历包含了整个排一部戏的过程,规划一个戏剧节的过程等等,都是我想学习的。这对我自己,以及参与的每个人都会是难得的成长机会。其次是获得自我表达的经验,以前我们更多是在看别人想要表达什么,而去理解他,但是这次我们是能有机会去表达,让别人去看,去理解。这是关于我们的一部戏剧,不是关于别人的。


在排练的过程中,在戏剧节的实现过程中,有些想法只要不是太不切实际,那就实现吧。当一个导演,就是到达一个别人到达不了的地方,那些超出你把控的时刻,可能就是能到达属于你的“B612”星球的时刻。



Q:在排练过程中,最触动你的一个片段是什么?

A:当进行第一幕第二次排练的时候,有一个演员叫三好,她扮演的是国王的角色。以前对她的印象是一个对于阅读文本毫无兴趣的小女孩,但是这一次,却成了在第一幕的演员中台词背得最熟的人,这让我感受到了戏剧对于一个人的改变。这个改变对我,对她,对每一个人都是宝贵的。


Q:作为导演,你如何去把控整个创作过程?

A:最重要的经验就是不要把控。当我在写一个剧本的时候,运用了很多原著的话,因为太美了,我没办法变得更美,所以无论在结构方面,还是我自己写的台词部分,我觉得没有什么好把控的。我就是我,别人是别人,你有想要表达的说出来就好。在排练的过程中,在戏剧节的实现过程中,有些想法只要不是太不切实际,那就实现吧。当一个导演,就是要到达一个别人到达不了的地方,那些超出你把控的时刻,可能就是能到达属于你的“B612”星球的时刻。


Q:引导无演戏经验的小演员排练,你有什么心得?

A:我认为很重要的就是幽默,用幽默化解一些尴尬,以及他们对于演戏的畏惧。其次是有时候可以顺着他们一点儿,比如他们想点个奶茶呀,就不要去干涉,如果给他一点满足感的话,他会更愿意听你的话。第三是需要一些更夸张的表达方式。小女孩一般很内敛,尤其是当着很多人的时候,不愿意表现自己很戏剧化的一面,这时候就需要导演去做一些戏剧性的表达,比如夸张的动作,通过这些动作来刺激她们提高音量,大胆去表演。


产生共鸣之前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——这部戏的质量一定是还不错的。观众看完这部戏之后,他能够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,认为这是一个值得花钱,花精力,花时间来到这里去看的一部戏。



Q:如何做到让观众对这部戏产生共鸣?

A:产生共鸣之前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——这部戏的质量一定是还不错的。观众看完这部戏之后,能够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,认为这是一个值得花钱,花精力,花时间,来到这里去看的一部戏。


我想表达的最核心内容是:“真正重要的东西是眼睛看不到的”,那真正重要的东西对每个人来说,可能都是不一样的,也不是肉眼能够看到的,这样的东西在《小王子》这部戏中都是有所体现的,我在很多场景里安排了这些“小心思”,突出一些当小王子作为一个人慢慢去建构他自己的时候,可能所遇到的困惑,而这也或许是某位观众遇到的困惑,当他遇到这些点的时候,心头会被触动一下,那个时候就产生了共鸣。


Q:如果请每一位主创写一段心得,你会怎么写?

A:你一定要去你想去到的,别人去不到的地方。所以,有时候疯狂一点没错,有时候抛弃一些理性的判断也没错。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,就像我现在遇到的那些需要沟通的地方、冲突、时间协调的困难,但是当我们进入了戏剧的乌托邦,当我们“逃离地球”(这也是戏剧节的主题),用一颗轻松的心,充满着热情和爱的心,去参加这个戏剧节。看《小王子》的演出,就是要带着爱,到达那个你真正想要到达的地方。


Q:最近你入选了学校的话剧《敦煌》常书鸿这个角色,你觉得自己的优势是什么?

A:首先是我的演戏风格符合这部戏里常书鸿的形象。那时的他是一位朝气蓬勃的年轻人。此外很重要的是,戏剧节导演的经历帮助了我去理解角色,理解导演和编剧为什么会去塑造这样一个角色。因为有了一种“导演视角”、“编剧视角”,当我在看台词的时候,就会更能理解,“某句话想表达的意思,我如果做这个动作可能更能体现出编剧想要体现的东西”“。有了这样的视角,就能够帮我更快地进入到这个角色。我在帮助少年组演员排练的时候,会经常做示范,因此尝试了很多角色,这个过程也提升了我的演技。相比上次去面试《先生》那部戏,这一次我有了更多的自信心,拥有对于角色和台词的深度思考,这样的思考也是我的一个成长吧。

 
 
 

Comments


WechatIMG22.jpeg
地址
北京市朝阳区坝上春秋世纪艺术园
电子邮件
© 2022 北京青少年多元戏剧节版权所有
bottom of page